当前位置: 首页> 常识>

十三郎五岁朝天讲的是什么故事(大宋朝第三聪明小孩儿)

时间:2024-09-23 08:02:04

想当初,大宋朝文彦博,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。司马温公,倒有破瓮救儿之谋。”的文彦博和司马光。

北宋时还有一位“小孩子”非常聪明,他就是“十三郎五岁朝天。唐刘晏七岁举翰林,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。”中的“十三郎”王寀。

王寀也是一位“小时了了,大也牛掰”的人。作为2020年“六一”介绍的最后一位小孩子儿,“十三郎五岁朝天”是怎么回事儿呢?

我们先说说这个故事,然后再介绍一下十三郎王寀的历史史实。

十三郎五岁朝天说的是什么事儿

宋朝时,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最盛大的节日。正月十五前三天,满街满院就已张灯结彩、各个喜气洋洋了。元宵节这一天晚上,朝中枢密副使王韶的第十三个儿子,刚刚五岁的王寀,非要吵着去看灯节。王韶则因为有公事,便让家人王吉带着十三郎去看灯。

王吉驮着王寀走在街上也是很高兴,开始还和少主人一边走一边说着话。但灯多了、人多了,王吉可就自己看自己的了。小主人许久没在和他说话,肩膀也似乎轻松了许多。王吉这才意识到:肩膀上的孩子没了。

王吉连忙去找没找到,跑回府上汇报。王韶一听却并不着急,就说“丢了?丢就丢呗,回头儿自然就回来了。”

家人们一听非常奇怪,觉得王韶肯定是在说反话,纷纷求他赶紧告官。夫人也是哭着说“老爷,赶紧告官吧,告官吧。”王韶一听微微一笑:“不必啦,不必理啦。”夫人一听可就哭了,“老爷呀,咱们孩子虽然多,但那也是咱们的心肝呀!来人呀,给我写写寻人告示,广贴城中呀!”

王韶一听很不耐烦地说道“我说不用,就不用!要是别的儿子丢了,我也会急。可这个十三郎小兔崽子,没事儿。丢了的话,他自己会跑回来的,不必担心!”

夫人一听更哭了“十三郎不过是四五岁的孩子呀,您的心也太大了!”

奶妈儿一听也说:“诶唷,我的老爷呀,十三郎虽然聪明,但有些人管你聪明不聪明,逮了孩子就卖,如果卖不出去就砍掉手脚、擦瞎眼睛扮作乞丐,无所不用其极。大人呀,您如果不赶紧去找,十三郎不是被卖了就是受到折磨呀。您赶紧的吧。”

王韶一听还是很不在意。“你们呀,我的儿子我不知道吗?不管怎么说,用不了多久,这孩子儿就得跑回来!”

这时,玩得高兴王寀正处在紧张中,但这个孩子却不害怕。原来,骑在王吉肩膀上走的时间久了,他也觉得无聊,便想回家。他低头吩咐王吉“王吉!不要瞎走了,回吧”。他这么一说,才注意到驮着他的人根本不是王吉。

那个人拐带孩子的人也不说话,就是两只抓着王寀的腿的手,抓得更紧了。

走到东华门的时候,王寀看到一顶大轿。因为,王寀的父亲就是枢密副使,主管大宋军事,不但经常坐轿子,而且来他家的官员们也坐轿子呀。他知道:官越大轿子越好、越大呀,眼前走来的这顶大轿,比王韶的轿子好的多得多,护卫也多得多。因此,高声喊着:“救命呀,救命!偷小孩儿的抓了我呀,救命!”

所有人都大吃一惊,轿中的官员一听,连忙吩咐放下轿子,而且大声吩咐“快,快去看看!”这位大人的护卫军卒一听,全都冲上前去。

拐走王寀的人一看,放下王寀可就跑了。护卫们来到王寀面前,其中一位武官便把他抱到轿子前,轿子中的人已经打开轿帘,端坐在内。这个人正是三朝老臣文彦博,那时的文彦博67岁。因为,文彦博年纪大了,正月十五入宫陪王扮驾的时间随他心情。文彦博在家里吃完饭,便带着王寀前往宣德门见驾宋神宗。

文彦博一看再不去宣德门,皇帝都走人了,所以,便带着十三郎一起去了宣德门。由此,五岁的王寀见到了26岁的宋神宗。

他告诉宋神宗,自己不但从人贩子手中逃脱,还能帮助官府抓住他。原来,因为自己的衣服被挤坏了,仆人王吉曾拿针线给自己缝衣服。因为自己急着玩儿,王吉没来得及把针线拿下来。由此,王寀就用针和线,把针缝在了贼人的衣领上,借此可以捉拿贼人。

宋神宗一听,便赏赐了王寀,之后让太监送他回了家。

历史故事和小说与历史影视剧一样,都不是历史,只是现代人观点的强加

上面的故事原型出自凌濛初的《二刻拍案惊奇》,凌蒙初的故事原型是南宋岳飞的孙子岳柯的野史《桯史》。我在写的时候进行了一些改变。例如故事“襄敏公元宵失子,十三郎五岁朝天”中是大太监救走了王寀。我则改成文彦博。

其实,并不真实的历史故事,适当改改使其更合理化些我觉得完全可以。

“十三郎五岁朝廷”并非真实历史。

无论是相声还是评书,许多都出自古人的小说、笔记、故事集。比较多的就是“三言”“二拍”《今古传奇》等。

故事是不能当历史的,就算是古代小说、现在的影视剧也是如此。比如说主要的故事人物王寀王南陔,就是一位历史的知名人物,包括他的父亲王韶等都是如此。

您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《二刻拍案惊奇》或《今古传奇》,这两部书中的王寀的故事的情节完全相同。有些情节也错误的,例如故事中的宋神宗被人视为老年人。因为年纪大了特别想要儿子,特别喜欢十三郎。

其实,宋神宗生于1048年,王寀的故事假如发生,会在什么时候呢?

宋朝皇宫

文中说“其时王安石未用,新法未行,四境无侵,万民乐业,正是太平时候。”,也就是故事的写作者认为“王安石变法是乱国害民”的。那么,王安石变法开始施行是熙宁二年四月,也就是1069年四月。就算是1069年正月十五元宵节,宋神宗不过21岁而已。根本不老。更重要的是王寀在1069年或者还没出生呢,或者才1岁。

因为,王寀的生卒年并没有共识,有两个生卒年时间段。分别出自《全宋诗》《全宋词》。前者说1068—1119年,后者说1078—1118年。很显然,《二刻拍案惊奇》选择的是前者,生于1068年。但王安石变法没执行最晚是1069年,故事中王寀已经五岁了。所以如何?

这个故事是假的。不是历史真实。

浪花一朵十三郎

虽然“五岁朝天”的故事是假的,但是,王寀的才学比较高却是真实的。而且,他的性格也和故事中的十三郎较为类似,比较敢作敢为、有思想!

王寀字辅道,考取进士后,在朝中一者仰仗其父王韶、其兄王厚在西夏所建立的功绩和人脉;一者以自己的才学名扬天下。但这个人比较“傲”,不是一般人可以接近的。在王寀或者51年或者40年的一生中,写得最有名的诗词当属《浪花》这首,其诗文曰:

一江秋水浸寒空,渔笛无端弄晚风。

万里波心谁折得,夕阳影里碎残红。

王寀作品

宋徽宗朝著名女诗人曹道冲非常有才华,可以让人随便命题当即吟诗作对。当然了,你给人家命题也是有代价的,你得花钱。当时,有内行人给曹道冲出难题,让她以“红字为韵”,做“浪花诗”一首。曹道冲推辞道:“这个我做不了呀,汴京内恐怕只有南薰门外菊坡的王辅道学士能够做到。”

说完写了一张纸条,让求诗者拿着它去求王寀。王寀一听来意,立刻一挥而就写成《浪花诗》一首。可惜我不是诗词爱好者,虽然觉得这首诗写得不错,意境非常好。把渔翁(有才能的隐士)在夕阳西下,休闲的状态展现得非常神奇。画面美感非常强烈。但美感中却有一丝凄冷,让我读完有一种心痛的感觉。

王寀留下的诗词不多,对于山西紫团山的景色曾多有写作,留了下来。山西我也没去过,紫团山更是暂时无缘。查资料才知道,这紫团山在唐宋时期就已经非常知名,在今天的壶关县。紫团山不仅有36景,其山还产各种人参。

王寀留下了大概十五首写“紫团山”的诗词。其中几首,我觉得写得不错。展现了宋徽宗朝因为迷信,天下文人各个都是“求仙问道”的状况下,王寀虽然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氛围。但在这种氛围中,他还能想到天下和百姓,而非“自私自利”的皇帝和同僚,不能不说也算是有一种“高白”。

紫团山

例如在《题紫团山三十六景·东华表》中,他说:

借问辽东鹤,归来得许悲。

浮生随念变,何待冢累累。

在《题紫团山三十六景·天杠》中,他又说:

不分苍梧西北倾,只将一柱与支撑。

而今六幕安然处,不使斯人乐太平。

从上面两首诗中,我们可以看出是对皇帝、是对当时朝政的不满。如果说,宋神宗、宋哲宗时,文人们的“满腹牢骚”还算可以理解。但是在宋徽宗时代,诗人们还能够在诗词中写出对天下不满、对朝政不满的情怀来,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。由此,可以清晰地看出,作诗者的品性还是非常不错的。

因为王寀的胆子大,才使得他的被杀,成为北宋历史上第一个“文字狱”的极刑案例。在《八扇屏·小孩子》中,有些小孩子的人生末年是比较凄惨的,例如孔融被曹操所杀。那么,王寀被当时的宋徽宗及其奸臣们罗织罪名将其杀害,是怎么回事儿呢?下文我们说说这个问题。

北宋专辑:宋仁宗极盛下的个人与天下:柳永、晏殊、范仲淹

八扇屏小孩子之文彦博:政坛常青树文彦博

少具灌穴浮球智,老有叫板介甫威: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

谈影视剧分解历史的4种方法,司马光与赵徵柔柏拉图之恋

砸缸与砸瓮,语言文字下的逗你玩儿:北宋的两位拗相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