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常识>

甘肃漳县属于哪个市(甘肃省漳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)

时间:2024-12-16 09:18:42

漳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,北靠陇西县和渭源县,东连天水市的武山县,西南与岷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接壤。漳县因战略地位重要被认为是汉王朝的“西陲屏障”而名障县,唐朝天授二年更名武阳县,明洪武年间因“漳水潆洄润地、宝井便民裕国”而改名漳县。漳县是“中国蚕豆之乡”、“中国沙棘之乡”,2008年8月被中华环保联合会命名为“中国绿色名县”,2005年被中国登山协会命名为“中国国家攀岩队训练基地”。


历史沿革

漳县历史悠久。据已发现的学田坪、晋家坪等十几处遗址证明,早在新石器时期,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漳县这块土地上。

唐、虞、夏、商时期,漳县属古雍州之地。东周(公元前770-前256年)属秦,秦设盐川寨。西汉(公元前206一公元25年)为襄武地,属陇西郡。

东汉章帝建初元年(公元76年)始设县置,治在今盐井,名鄣县。

三国(公元220-280年)时属魏,仍名鄣县。西晋永嘉南渡后县废,此为第一次废县。其地先后为前凉、后赵、前秦、西秦、后秦所据。

宋元嘉七年(公元430年),鄣县及陇右一带被北魏统一。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(公元502年),第二次置县,写称“彰”县。先为广宁郡治,郡名改为广安后,彰县属广安郡、为郡治所在。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(公元551年),渭州辖陇西、广安二郡,彰县属广安郡,仍为郡治所在。

北周明帝元年(公元557年),改属略阳郡(治今秦安县陇城)。北周明帝武成二年至武帝建德六年(公元560-577年)复置渭州,废广宁郡。渭州领有陇西、南安二郡,彰县属南安郡。

后周,县又废。此为第二次废县。

隋文帝开皇元年(公元581年),第三次置县,写称“障县”,属陇西郡。

唐武后天授二年(公元691年)更名为武阳县。中宗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复名障县,属渭洲。代宗广德元年(公元763年),陷于吐蕃,县废。此为第三次废县。

北宋神宗熙宁六年(公元1073年),复置盐川寨,属陕西秦凤路巩州(治今陇西)。南宋高宗绍兴元年(公元1131年)并于金,改名为盐川镇,先属通远军,后属定西州。

元世祖至元十七年(公元1280年),复置鄣县,属巩昌路。此为历史上第四次建县。

明太祖洪武元年(公元1368年),实行省、府(州)、县(州)三级制,更名漳县,属巩昌府,府治巩昌(今陇西县城)。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四月,巩昌府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(省治西安)。洪武九年(公元1376年)六月,改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,漳县仍属巩昌府。清朝初期,分全国为十八省(后增至二十三省),省设布政使司,巩昌府属陕西布政使司,漳县仍属巩昌府。康熙三年(公元1664年),陕西省右布政使司移设巩昌,辖巩昌、临洮、平凉、庆阳四府,秦州、阶州、徽州、兰州、河州、固原州、静宁州、宁州九州及漳县等二十八县。

清道光九年(公元1829年),因“裁汰冗员”,漳县改为巩昌府的直属乡,设县丞,此为第四次废县。

民国2年(公元1913年)2月,全省废除各府,改各厅、州、分州、分县为县,漳县恢复县置,隶属兰山道。此为漳县第五次建县。民国16年(公元1927年)6月成立甘肃省政府,7月裁撤各道道尹,改设为六区行政长,漳县直属于省政府。

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仍名漳县,属岷县专区。1950年撤销岷县专区后,改属天水专区。1958年4月撤销漳县,并入武山县,此为第五次废县。1961年12月,恢复漳县,此为历史上第六次建县,属临洮专区。1963年撤销临洮专区,漳县又属天水专区。1985年5月划归定西地区。2003年2月,定西撤地建市,漳县划归定西市管辖。

行政区划

1949年8月13日漳县解放。9月9日县辖区由6乡、60保改并为5区、28乡。一区(盐井区)下辖盐井、北南、汪家河、城关、碧峰、四坪、东明、石泉8乡;二区(新寺区)下辖河东、河西、八龙、桦林、韩川、堆岸6乡;三区(贵清区)下辖牙里、马莲滩、小石门、菜子川、草地下5乡;四区(朝阳区)下辖马泉、五台、远门、浪石、紫石5乡;五区(三岔区)下辖三岔、烟波、红崖、南坡4乡。

1952年3月从贵清区的草地下乡划出17个村庄,成立叭嘛里乡,全县行政区域为5区29乡。1953年5月1日,将新寺区的桦林、韩川及贵清区的叭嘛里、草地下4个乡从原行政区划出,成立草滩区(六区)。同月,全县6个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署。1953年6月20日,将一区的汪家河乡划分为汪家河、王家河2乡;二区的河东乡划分为河东、大柳2乡;三区的牙里乡划分为牙里、四族2乡;四区的远门乡划分为远门(后改名张坪)、武当2乡;六区的草地下乡划分为草地河、草地下2乡。至此,县辖行政区为6区34乡。

1955年11月,撤销6个区的行政建置,成立3个区党委,17个乡人民委员会。其中:盐井、东坪、木林、张坪、紫石、碧峰、三岔、红坪8乡由县直辖;龙川、东泉、武当3乡归新寺区党委管辖;石川、四族、马泉3乡归贵清区党委管辖;草滩、韩川、草地河3乡归草滩区党委管辖。1956年9月,又将盐井乡改为城关镇。至此,全县辖1镇(城关镇)、15乡(三岔、碧峰、东坪、木林、张坪、武当、龙川、韩川、东泉、草地河、草滩、石川、四族、马泉、紫石)。新寺、贵清、草滩3个区党委同时撤销。

1958年4月漳县撤销,原行政区域全部并人武山。原漳县行政区域划分为3个人民公社、26个管区。即:新寺人民公社下辖新寺、八龙、武当、大柳、东泉5个管区;草滩人民公社下辖草滩、贵清、草地下、草地河、韩川、香桥6个管区;盐井人民公社下辖四红、木林、苏家川、三岔、许家门、盐井、碧峰、东坪、阴家山、马泉、陈家咀、四族、大爷庙、小石门、石川15个管区。

1961年12月恢复漳县建置。1962年上半年,将陇西县孔雀、喇嘛(拉麻)、大草滩、竹林沟、金钟、石关6个人民公社划人,县辖行政区域为5个区工委、27个人民公社。即:新寺区工委,下辖新寺、东泉、八龙、武当、张坪5个人民公社;草滩区工委,下辖草滩、草地河、叭嘛、韩川4个人民公社;三岔区工委,下辖三岔、王家门、苏家川3个人民公社;贵清区工委,下辖阴家山、马泉、四族、小石门、石川5个人民公社;孔雀区工委,下辖竹林沟、石关、大草滩、金钟、拉麻5个人民公社;城关、木林、东坪、盐井、碧峰5个人民公社由县直辖。1963年5月,设立城关区工委,管辖原县直辖的5个人民公社。至此,全县行政区划为6个区工委,27个人民公社。

1966年5月实行撤区并社,该行政区划调整为城关、盐井、三岔、殪虎桥、金钟、大草滩、马泉、四族、石川、草地河、草滩、东泉、新寺、武当14个人民公社,共下辖159个生产大队、995个生产队。

1984年2月,公社建置改乡(镇)建置,城关公社划分为城关镇和木林乡;东泉公社划分为东泉乡和韩川乡;盐井公社划分为盐井乡和碧峰乡。是年,全县辖1镇16乡。

2000年 12月,三岔乡改称三岔镇。是年底,全县辖城关、三岔2镇,金钟、大草滩、殪虎桥、盐井、碧峰、木林、石川、四族、马泉、草滩、草地河、东泉、韩川、新寺、武当15乡,160个行政村,939个村民小组,4个居民委员会。

2010年全县辖9乡4镇5社区136个行政村,总人口21万。

2013年全县总面积2179平方公里,共辖4镇9乡、136个行政村、939个村民小组,总人口20.57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18.74万人。

2016年5月17日,经省民政厅研究批复,同意撤销定西市漳县大草滩乡、殪虎桥乡、盐井乡、四族乡、石川乡、草滩乡,设立大草滩镇、殪虎桥镇、盐井镇、四族镇、石川镇,草滩乡撤乡改镇后更名为贵清山镇。

2023年,漳县辖10个镇、3个乡:

镇:武阳镇、三岔镇、新寺镇、金钟镇、大草滩镇、殪虎桥镇、盐井镇、四族镇、石川镇、贵清山镇。

乡:马泉乡、武当乡、东泉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