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常识>

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意义(明治维新:世界强国的重要历史转折点)

时间:2024-11-06 08:02:14

1

还是这周末的时候,我跟日本打工一个朋友聊天:他中国对日足球结果,真的是痛心到无话可说。

我这朋友本身不太关注体育赛事,为什么还能如此无奈呢?

因为,他真的在日本打工。

说不定看到这的时候,已有人要按捺不住:为什么要去日本打工?

原因很简单啊:要生活啊,要挣钱啊。

要是你家门口有个高工资的工作,你还愿意跑到那么远的地方打工吗?

现在啊,一般情况下正常人都不敢公开谈论日本,因为不小心就会被人喷“卖国贼”。

这些人说起来日本的时候,又会在前面加个“小”,以突出自己的仇恨。

实际上呢,这群天天口嗨的人,也就只会口嗨了,而他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口嗨了什么。

客观说日本国土面积确实不大,但经济体量可不小。

按名义GDP计算,

日本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,仅次于美国、中国和德国;

按购买力平价计算,日本也是第四大经济体。

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3年发表的数据,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2120美元。

其他更多的数据我就不列出来了,经济数据上来看,日本跟小根本不沾边。

了解世界历史的朋友也都知道,

日本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膨胀的,甚至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,它是一个“迂腐而落后的国家”。

2

江户时代(1603—1868年),日本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。

闭关锁国,看到这个词有没有很熟悉?

日本搞闭关锁国,主要是为了防止境外势力,尤其是西班牙的传教士。

自从传教士来日本传教后,不少人都信奉天主教。

且不说西方“邪恶势力”的渗透,

一旦大家都有了本土以外的宗教信仰,容易思想长毛,不利于统治。

于是,德川幕府实施禁教令,强行让信徒更改信仰及被流放。

禁教令导致九州岛原附近的人民不满,爆发了「岛原之乱」;

幕府派兵平定内战后,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锁国政策。

当然了,也不是完全的闭关锁国,主要跟清朝/荷兰进行有限贸易。

1808年,英国挂着荷兰的旗来长崎耍流氓,洗劫一空扬长而去。

自此,幕府开始实施绝对的闭关锁国。

3

极权统治下,日本民众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。

首先,在德川幕府时期,政治贿赂和官员腐败现象非常普遍。

官员通过贿赂获得官位,并利用职权谋取私利。

这种腐败很难解决—因为从上而下都是这么搞的,你不腐败不搞关系,那就进展不下去。

而且该时期,社会阶层严格分化。

武士阶层享有特权,而农民、工匠和商人则处于社会底层,幕府又规定人民必须遵循世代的家业,不可随意转移职业。

可以说,如果出生前没有努力,那出生后更没有改变命运的可能了。

当权者的自大,坚持闭关锁国,到了幕府后期的时候经济几乎停滞不前了,自然而然财政就出了问题。

在此时,幕府依旧没想着打开国门,拉动经济;

而是依旧榨取百姓—加重对农民和商人的税收,搜刮民脂民膏。

腐败,经济困难,自然社会动荡,引发了农民起义和武士叛乱(后面可单开章节介绍),而这些都在为幕府的完蛋敲响丧钟。

终究,幕府的好日子来临了。

4

1846年,美国派船来日本江户进行贸易,被武士给赶走。

1853年,美国又来船了。

美国海军准将马修·佩里带着时任总统米勒德·菲尔莫尔的国书,率4艘蒸汽舰队驶入日本江户湾,要求开国通商。

4艘军舰上还装备了63门大炮,而当时属于农业国的日本在江户湾也就20门大炮。

对民众一直为所欲为的幕府这时候怂了:不开门就开炮,一开炮准玩完。

但如果立刻同意开国通商,民众肯定不乐意。

所以,幕府表示明年春天再给美国答复。

开国通商的大趋势在大炮的逼迫下不能避免,但也得给民众一个交代—幕府破天荒允许人民群众建言献策。

此时,天皇及其朝臣、大名及其家臣纷纷举起了救国的旗帜,趁机又回到了历史舞台。

1854年2月13日,佩里又带着舰队来到了日本。

为了给幕府“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”,这次来了7艘军舰。

这些船只由于船体被涂上有防止生锈的黑色柏油,而被日本人称为“黑船”。

该事件,即黑船来航。

真理在大炮的射程的范围之内,幕府跟美国签订了第一个打工条约—《神奈川条约》

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对美国开放通商口岸,美国享受片面最惠国待遇等。

看到美国不动枪弹就能占到便宜,其他国家自然蜂拥而至。

《日英和亲条约》(1854年):日本与英国签订,开放长崎和箱馆两个港口。

《日俄和亲条约》(1855年):日本与俄罗斯签订,确定了两国的边界,并开放长崎、箱馆和下田三个港口。

《日荷和亲条约》(1856年):日本与荷兰签订,进一步开放贸易。

《日法和亲条约》(1858年):日本与法国签订,开放横滨、长崎和箱馆三个港口。

《日美修好通商条约》(1858年):日本与美国签订,进一步扩大了贸易范围,开放了更多港口。

正是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建立,彻底打破了日本的闭关锁国,日本被迫走向了对外开放,加速了现代化进程。

5

不管怎么说,《神奈川条约》的签订,显然为幕府倒台埋下了伏笔。

越来越多的人对幕府这个“卖国贼”愈发不满,武士和贵族阶层开始联合起来,主张:推翻幕府,恢复天皇统治。

1868年-1869年,日本西南方武士组成了军事联盟,在天皇的支持下成立了帝国政府,打出了“尊奉天皇,驱逐洋人”的口号。

面对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,德川幕府把权力还给了天皇,史称大政奉还。

不甘于就这么放弃了权力,随后残余幕府势力开始发动军变,即日本内战。

只不过,不得民心还搞内斗的幕府很快就败下阵来。

1869年6月26日,日本内战结束,明治政府正儿八经地完全接手日本。

新明治政府很快认清了局势,放弃了“打跑洋人”的口号,而是选择了继续现代化道路。接着,我要说明治维新改革。

6

来了来了,终于到了说明治维新的时候了。

之前咱们也说了,

幕府晚期的时候,内部政治争斗夺权/农村土地兼并/经济拉胯/无业游民增加等现象都爆发出来了。

这里插播一条小知识,

幕府在当时控制了30%土地,剩下的由世袭大名家控制—即“藩”。

虽然受到幕府的政策制约,但大名在自己的藩内,拥有一定的自治权。

一些开始觉醒的藩国,在领土内开启了一系列的小改革,实现了地区经济和政治的进步,成为雄藩。

等到幕府快要嗝屁的时候,日本已逐步从由幕府独裁实现了雄藩国VS幕府的二元体制。该时期,很多人喊出要恢复天皇地位和权力的口号。

跟土皇帝不一样,日本天皇虽然地位很高,但拥有的政治权力很少—更像是吉祥物。

早些时候,政治权力是在宫廷贵族手中,后来就被武士阶层掌控。

江户时代,德川家族(武士)是实际的统治阶层。

天皇这个吉祥物的存在,主要是为了保障实际统治者统治合法性—我的权力是天皇给的。

最初的日本不仅不闭关锁国,反而很喜欢出门学习。

600年,日本遣隋使到隋朝,后续专门来学习佛教和文化;

唐朝时期,日本除了来学习文化,还学习制度和技术。

随着时间的进展,儒家文化传播到日本,日本学者借助「新思想文化」研究本土文化。

在当时,儒家文化有着“华夷之辨”观念。

譬如,《春秋左传正义》中:“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”。

日本对这种观念没有全盘接受,而是在此之上推出了“日本是神的国度”,天皇被认为是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。

日本对国民强调本国的神圣性和天皇的神圣地位,则有利于凝聚民心。

包括现在的日本虽然是世俗国家,但在一些传统节日及仪式中,天皇的神圣性还是会被强调。

到了幕府晚期的时候,

有些人开始宣传日本皇室才是正统,是合法的统治者,而幕府是不合法的,应该还权力给天皇。

幕府统治下,内部动乱反抗不断,外边也没闲着。

之前咱们说到了西方国家先后敲开日本的大门,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。

条约的签订,让群众们真正认识到:

天天骑在自己头上,耀武扬威的幕府是个纸老虎,只会对内重拳出击,其实根本没有能力保卫国家。

在多重因素的夹击之下,幕府交出了权力,明治政府登台了。

之所以叫明治维新,是因为该时期的吉祥物是明治天皇(睦仁)。

明治维新初期,最开始打出的口号是尊崇天皇,驱逐蛮夷"。

而随着维新运动的推进,口号逐渐转变为“富国强兵、殖产兴业、文明开化”。

从口号的转变,也能看出其目标的转变:

从被动反抗和防御,到主动追求现代化和强国发展。

简单说说,日本是怎样改革的。

首当其冲的是政治改革,废藩置县。

政策要求藩国把土地和民众都归还天皇,并设立「县和府」。

为了保障政策能够彻底实施,政府专门组建了军队,以武力威慑各藩,迫使他们交出领地和权力。

废藩置县后,原来的藩主被改任为地方官员,不能再控制土地和人民。

废除了等级制度,提倡四民(士农工商)平等。

因实现了统一,民众出门做生意再也不用“开通行证”,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和资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。

为了进一步学习西方,明治政府专门聘用了一大波外国人,投放于技术、指导、教育、军事制度、金融等领域。

说到学习,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该时期的教育。

政府开始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,并派留学生到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先进的西方国家学习,并成立了西式学校。

去过西方参观学习的日本官僚/资本家们,认识到了女性教育的重要性,回国后立法推动女性教育。

当然,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。

譬如,旧势力不愿意就这么失去了高高在上的权力,接连发动叛乱。但不管怎么说啊,

旧的政治制度不得人心,在外来先进文明的冲击下,自然要走向衰败。

得益于明治政府坚定实施改革的信心和决心,作为西方文明的实践者—日本成为了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新型帝国。

有了正面反馈,

明治政府自然是越干越有动力,更积极向西方学习,推动社会近代化。

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,

日本对曾经膜拜过的「中华文明」产生了怀疑,“重新认识中国”成为当时思想学术界的一股潮流,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“中国问题”。

7

现在说起来明治维新,很多人依旧认为其改革不够彻底。

但我以为,

这种观点是用现在的眼光看过去的问题,

想要更全面的看待,还得对照同时期的亚洲国家。

落后,不一定会挨打;

落后而又自大,才会挨打啊。

西方列强用武力敲开日本国门,明治政府认识到了国家落后与不足,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/文化/制度,寻求国家的富强。

明治维新是一场伟大的改革运动,日本通过实施“文明开化”“殖业兴产”“富国强兵”等三大改革国策,以非常激进的方式向西方学习,放弃落后的思想观念,移植西方的经济制度,改革僵化的政治体制。

这种彻底的学习使得日本快速地追赶上来,从一个落后国家成为一个举世公认的强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