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常识>

汪精卫老婆是怎么死的(大汉奸汪精卫夫妇,最后怎么死的?)

时间:2024-10-05 10:02:11


汪精卫死于1935年11月1日孙凤鸣,打到他背部的那颗子弹,那是爱国志士惩办汉奸用的。

不等审判汉奸卖国贼的法庭开庭,先射给汪精卫,因为他在卖国的道路上走得太快、太远,民愤太大了。


1、一颗子弹的威力


汪精卫背部的子弹一直没取出来,久而久之,铅毒蔓延,浸及骨髓,以致背部时常作痛。


1943年8月,病情继续恶化,不仅背部,胸部及两肋也疼痛。经多方医治,均不见效,而且病痛日益加剧。

同年12月,经南京日本陆军医院院长后藤诊断;疼痛由背部子弹所致,必须手术取出子弹,才能根治,而且保证手术可以成功。

同月19日,后藤亲自主刀取出汪精卫背部的子弹,术后恢复亦好。

但1944年元旦以后,汪精卫的病情再次复发,不仅疼痛,而且发烧,下肢麻痹,不能起床。

侵华日军总司令部向日本政府报告,汪精卫的病情,请求派各科医学专家到南京会诊治疗。

日本政府派东北大学教授黑川利雄到南京。黑川于1943年11月曾到南京,为陈璧君和汪精卫检查身体,认为其背部子弹以不取出为宜。

黑川受命再来南京,1944年2月26日诊察,认为汪精卫术后发生两腿麻木,是脊椎骨压迫神经症,即“骨髓肿”。他建议送日本手术治疗。

同时密告陈公博,汪的病很难治愈,让他有所准备。随后,日本又派神经科专家、名古屋帝国大学外科主治医生斋藤真教授到南京会诊,结论与黑川一致。

1944年3月3日,汪精卫在陈璧君和子女文惺、文彬、文悌及女婿何文杰,伪外交次长、翻译周隆庠及侍从医生、侍从官、司机、佣人等20余人护送下,飞往日本,住进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。

3月4日,斋藤真教授主持,对汪精卫做了“椎弓切除术”。术后,病情有所好转。但为时很暂短,又出现反复。八、九月间,极度贫血。他的儿子为他输了血。

11月9日,美国飞机空袭名古屋。汪精卫被抬进地下防空洞。那里寒气袭人,汪精卫无力抵御,病情急剧恶化,并发肺炎。第二天,一命呜呼。


同月12日,汪精卫的遗体用飞机运回南京,23日,葬于明孝陵前、中山陵右侧的梅花山。这是汪精卫生前自选的墓地。


2、汪精卫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


在汪精卫病重期间,日本尽力抢救。汪感激不尽,表示要努力于“东洋和平”,以报其主子救治之恩。

日本在战争后期,即汪精卫病重以后,对汪精卫这条狗是想抛弃,还是想继续使用?对汪的治疗与此有关。

在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后阶段,因急于结束战争,曾加紧对重庆的诱降活动。蒋介石派到汪伪政权中的唐生明,身份暴露后,日本不但不抓不杀,还加以保护、利用。


日本派遣军总司令部参谋部,正苦于找不到适当的、同蒋介石有关系的人,去重庆商谈“和平”一事,发现了唐生明,非常高兴,让他担任日本同蒋介石的联络工作。

日军总参谋长河边正三对唐生明说:

“我们因为找不出办法,才拉汪精卫出来。希望通过你能和蒋介石阁下,直接商谈中日合作方式,请你多从中协助我们,早点完成这个任务。”

他对蒋介石恭维一番,又自欺欺人地说:

“大家都是一致剿共的,都是为了大东亚共存共荣,日本对中国没有野心,决没有打算长期占领,我们应当很好地合作起来剿共。”

唐生明与重庆通电后,蒋介石指示他先以个人名义同日本往来,对日方提出的问题,不要做具体答复,多试探日本的条件和是否有诚意,随时向重庆报告,但这个关系一定要好好保持。

这说明蒋介石也有意与日本讲和,但仍不肯承担派人与日方谈和的责任。唐生明家设有电台,公开与重庆通报,日方代表松井每天到唐家“办公”。蒋日双方都愿保持这种联系,但又不急于亮出各自的底牌。

就这样,毫无结果地“联络”到抗战胜利。

汪精卫从内心不高兴日本和蒋介石谈和。因为那意味着日本对他的作用不重视,但又不敢反对,只能忍气吞声。

其实,日本加紧对重庆的和平攻势时,不但不放弃汪精卫,相反,依旧器重他。

日本一直把通过汪精卫等与重庆方面联系,作为诱使重庆与日本和谈的重要途径。他们认为,唯一能理解日本“真意”的,除了汪精卫以外, “是找不出来的。”在这个问题上,“具有能和重庆方面,站在对等立场进行对话的有见识和威信的人物”,也是只有汪精卫“一人”。


所以日本对于汪精卫之死,是感到惋惜的。


3、掘墓焚尸


1946年1月15日夜,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会议厅,何应钦主持召开一个秘密会议。

参加会议的有南京市市长马超俊、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、南京宪兵司令张镇、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、陆军总司令部直辖七十四军负责人邱维达。

何应钦说:

“请你们来商量一件事,希望绝对保守秘密,不得向任何方面泄漏。委员长不久就要还都,汪精卫这个大汉奸的坟,居然在梅花山,和孙总理的陵墓并列一起,太不成样儿。如不把它迁掉,委座还都看见了,一定要生气。同时,也有碍各方面的视听。你们详细研究一下,怎样迁法,必须妥慎处理。”

汪精卫的坟工程很大,但只完成了核心工程。由于战争结束,工程停了下来,外层没有造。内层是钢筋混凝土结构,坚固不易拆。何应钦转达重庆的指示,限10天以内处理完。为了抓紧时间完成任务,最后决定用炸药炸开。为了保密,爆破时,放音响配合。

1946年1月21日拆墓。提前三天,宪兵司令部派兵警戒,断绝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的行人交通,禁止游览。七十四军派工兵用“TNT”烈性炸药150公斤爆破。

先炸开外层,再炸开盛棺内窖,露出楠木棺材。由于使用过防腐剂,汪精卫的尸体尚未腐烂,上复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一面,身着伪政府文官礼服,系藏青色长袍马褂,头戴礼帽,腰佩大绶;面呈褐色,有些黑斑点。棺内检查,只在死者马褂口袋里发现约三寸白纸一张,上用毛笔写:“魂兮归来”四字,落款:陈璧君。是从日本接运汪精卫尸体时,陈璧君用以招魂的。检查后,将汪精卫尸体连同棺材,运往清凉山火葬场焚化扔弃。

在平整后的汪精卫原墓地之上,建一小亭,供游人憩息。梅花山南北两面,修出两条小径,种植花木,环境焕然一新。


4、夫唱妇随的汉奸夫妻


陈璧君(1891~1959)是汪精卫叛国集团的主要骨干,对汪精卫走上投降日本,充当卖国贼的道路,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汪精卫在“跳火坑”的时候,有过迟疑和犹豫。这种时候,往往陈璧君不是从背后推一把,就是到前面拖一把,或者干脆代汪精卫做决定。


1938 年下半年,日本有意拉汪精卫下水,出面“收拾残局”。

汪精卫一则“感激”,二则害怕,召集周佛海、梅思平、陈璧君等人密商办法。陈璧君迫不及待地表示:“只要日本在御前会议上承认汪先生出来领导和平运动,汪先生是愿意出来的。”

陈公博是汪精卫的死党,手下得力谋士和骨干,剿共、反蒋,和汪精卫一鼻孔出气。

但对投降日本,最初他持异议。陈璧君出主意:既然他反对,就不同他商量,等事情办成后再通知他。

她说:“若是我们都走,他是不能留的。”

汪精卫出逃前夕,约陈公博到重庆商量,陈公博不赞成离开重庆。陈璧君毫不客气地对陈公博说:“好了!我们一定走的。你不走,你一个人留在此地好了。”

陈公博不买她的帐,她又以大姐的口气劝说。最终如她所料,陈公博还是跟着汪精卫走了。

汪精卫当上日本侵略者的傀儡,既是伪国民党的“主席”,又是伪国民政府的“主席”。陈璧君是“主席”夫人。

不仅如此,她还是伪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。但她不满足于从属丈夫的荣耀和委员“闲职”,不愿象宋美龄那样做一些“协助”性的事。她要显示她“独有”的地位,并要有一块“地盘”和属于她个人的实实在在的“权力”。

汪伪政权对“清乡”特别重视和宣扬。因为“清乡”主要对象是共产党、新四军,既是其日本主子给的任务;又可讨好重庆政府,表示和强调共同点,剿共,达到诱降的目的。

所以“清乡”活动,大张旗鼓,大吵大闹,绝不象与日本订密约那样偷偷摸摸。

伪政府高级官员汪精卫、周佛海等亲自下去“指导”、“视察”,一时“视察清乡”成了很出风头的差使。

陈璧君在“清乡”机构中无职务,也要借机张扬一下她的“要员”身份。她去苏州“视察”一次,既不听报告,也不参加会议,只沿着汪精卫走过的路线,在苏州、常熟转了一圈,让记者拍照片、发新闻,之后,带一些古玩回南京。

此后再去“视察清乡”,又有所不同,事先由汪精卫通知“清乡委员会”副秘书长,陈璧君这次不是以“夫人”身份,而是以“监察委员”去“视察”。

于是,江苏省沪杭铁路沿线各县的欢迎标语,不再写“夫人”,一律写“陈委员”。


她带了一群随从和亲属,包一节专车从上海到杭州,接受夹道“欢迎”之后的活动就是:出席“群众欢迎大会”,参观丝绸厂并受赠衣料,接见杭州特务头目,住西泠饭店,吃奎元馆面点,西悦来杭州风味、王顺兴杭州名菜,再就是去绍兴为汪精卫的祖先扫墓,最后带着满车厢的杭州土特产回到上海。这种“视察”真可谓神气十足,享乐十足,口袋十足。

在南京伪政权中,有陈璧君的私人势力,被称为“夫人派”或“公馆派”,其与汪精卫的“先生派”、陈公博的原改组派或汪记“正统派”、周佛海的“湖南派”或“CC”派,各自代表一部分汉奸,互相勾心斗角,你争我夺。

在中央的权力、地位和势力,陈壁君嫌不够气派,把手伸向广东。广东原已有日军扶植的伪治安维持会组织。在陈璧君操纵下,广东成立了伪省政府,陈璧君提名她的弟弟陈耀祖担任伪省长,遭到反对,汪精卫让陈公博以立法院长兼任广东省长。

陈公博知道陈璧君视广东为私有地盘,不想再去插手,始终不赴任;由陈耀祖代理、并于1941年正式就任省长。1944年陈耀祖被刺身死,由陈璧君的侄子陈春圃接任省长。陈春圃辞省长后,陈璧君强行要求南京伪中央任命她的妹夫褚民谊任广东省长。不论谁当省长,她都是广东省的“太上皇”,安插亲信就是为了便于控制。她有一个特别的头衔:“广东政治指导员”,作为伪中央派出的代表,坐镇广东,操纵省政,指挥省长。

陈璧君在广东大肆聚敛钱财,广收古玩。求官求荣者,投其所好,登门进献各种古董。

陈璧君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发脾气,不顾情面,出语伤人。对汪精卫,对手下人,对来访客人,乃至对日本人,都不客气。


5、汉奸陈璧君最后的日子


日伪倒台后,蒋介石没派人公开到广州逮捕汉奸陈璧君,而是由军统局郑介民出面,诱骗她和褚民谊入狱。


1945 年 8月22日,郑介民交给褚民谊一封蒋介石的来电:

“重行(褚民谊字)兄:兄于举国抗战之际,附逆通敌,罪有应得。惟念兄奔走革命多年,自当从轻以处。现已取得最后胜利,关于善后事宜,切望能与汪夫人各带秘书一人,来渝商谈。此间已备有专机,不日飞穗相接。弟蒋中正印。”

陈璧君并没怀疑其中有假,以为蒋介石真的拿她当“老革命”而特殊礼遇和优待她。表示:所有老友,既都在重庆,也应该把汪政府六年来的情形,去渝开诚面告。她高高兴兴地整理行装,准备飞往重庆。并购买刚上市的广东特产洋桃一筐,拟送给宋美龄。

等到第三天,说是飞机来了,陈璧君、褚民谊等登上汽车去机场。汽车把她(他)们送到珠江大桥附近,改乘汽船,到一个地方,关押起来。她和褚民谊等都成了囚犯。

有一次,一个狱卒直呼其名,被她怒斥一顿,说:

“陈壁君这个名字是你叫的吗?当年国父孙先生不曾这样叫过我,你们的委员长也不敢这样叫我。你是国民党下面雇用的人,你配这样叫我?”

由此可见,她“老资格”包袱之重,压得她不识时务,不知荣辱。

陈璧君与褚民谊一起,于1945年9月9日被军统局诱捕后,被幽禁于广州市郊的市桥。10 月 14 日被押解到南京宁海路 25号看守所。翌年2月18日深夜,又与陈公博、褚民谊一起被解送至苏州,同样被关押在江苏高等法院狮子口第三监狱。几乎在陈公博、褚民谊被起诉、审判的同时,陈璧君也被押上了审判台。

1946年4月23日,江苏高等法院判处陈璧君无期徒刑,终身监禁。


其罪状,除担任伪中央监察委员外,列五项:

(1)残害地下同志;

(2)取决粤政,目的在断绝政府物资来源;

(3)与汪精卫同恶相济,陈春圃辞广东伪省长后,返粤主政达四月之久;

(4)主持特务;

(5)用人行政,一切仰敌鼻息。

陈璧君不肯认罪,不承认卖国,说沦陷区全被日军占领,没有国土好卖;重庆把国土丢了,是汪伪从日本人手里收回了国土。

她说:

“我对判决绝对不服,但也绝不要上诉。因为上诉的结果,必然还是与初审一样。”

1949年2月,国民政府南迁广州,对在押汉奸作出规定:有期徒刑者,一律开释:判无期徒刑的转移台湾。可是直到苏州解放,陈璧君他们也没有被转移。

上海解放后不久,陈璧君由苏州监狱被“转移”到上海提篮桥监狱,继续拘押。

她当时身体虚弱,心脏病严重。人民政府一面对她进行改造,让她读书看报,了解形势,转变立场,向人民投降;一面本着人道主义原则,适当改善其生活条件,及时为之治病。她又活了10年。

解放初期,她和人民政府对立的情绪很严重,后来逐渐转变。1955年7月的一份交待材料中,表示信服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政府。还要求与其他反革命罪犯一起,到苏北劳改农场接受劳动改造,因其年老体弱,心脏病太重,未予批准。


1959 年6月17日,陈璧君死于上海监狱医院。她和汪精卫有二子三女,当时均不在上海,四个在香港,一个在国外。

由其一个亲戚将遗体领去火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