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常识>

庄子的人生境界名言名句(人生不顺时,读读庄子这4句话)

时间:2024-10-31 10:02:07

庄子,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,名周,字子休。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,后世将老子与庄子并称为“老庄”。

《庄子》在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基础上,更进一步的阐述了“道”的本源。

1、不精不诚,不能动人。

——摘自《庄子·杂篇·渔父》

解释: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。

赏析:此句强调了人际交往中要保持真诚和坦诚的态度,才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认同。


2、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?胡蝶之梦为周与?

——摘自《庄子·内篇·齐物论》

解释: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,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?

赏析:此则美学寓言恰切地表达了“万物与我为一”的思想,生动地描绘了“身与物化”的审美境界,我中有物,物中有我,呈现着“身与物化”的自由状态。


3、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

——摘自《庄子·外篇·天道》

解释:真正认识到事物精髓的人,不夸夸其谈,那些夸夸其谈的人,没有真正了解到事物的真理。

赏析:庄子认为,知识和事物的精妙之处,是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的,若想真正理解其宗旨,必须用心去领会。


4、至德之世,不尚贤,不使能;上如标枝,民如野鹿;端正而不知以为义,相爱而不知以为仁,实而不知以为忠,当而不知以为信,蠢动而相使,不以为赐。是故行而无迹,事而无传。——庄子

解释:

上古至德的时代,不崇尚贤人,不任用才能,在上位的人像高处的树枝一样的无为,百姓像野鹿一样的自得。行为端正,而不认为就合乎义,人人相爱,不认为就是仁,待人诚实不认为就是忠,言行合宜不认为就是信。百姓互相帮助,不认为是赐与。所以,行为没有形迹,做事也没有传闻。

赏析:

为无为,一切都是非常的自然,行为端正,人人相爱,待人诚实,言行合宜,百姓互助,都是本性的自然表现而已,没有值得骄矜、标榜、张扬、宣传的。本性自然,一切遵照本性的自然,就是最自然的事。

所以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。当我们在表扬好人好事的时候,表示已经不是人人都是好人,人人都不是做好事。所以,偶尔有好人、有好事,而十分珍贵了。

5、彼将处乎不淫之度,而藏乎无端之纪。——《庄子·达生》

6、“巧者劳而智者忧,无能者无所求,饱食而遨游,泛若不系之舟,虚而遨游者也。”——《庄子·列御寇》

解释:这句话告诉我们古人面对境遇变化时的通达,一种人生态度,也是一种思维方法。做人做事都要应抱有一种“无所为而为”的精神。这里的无能者是超越了尘世间的能和不能的得道者,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。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,走出利益得失的窘境,从而拥有豁达的人生。只有真正体悟空性,断除“有和无”的二元对立,才能成为“虚而遨游者也”。

7、“夫道不欲杂,杂则多,多则扰,扰则忧,忧而不救。古之至人,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。”——《庄子·人间世》

在《人间世》第一节里,庄子假托孔子、颜回师徒二人的对话,提出“道不欲杂”观点,认为:“夫道不欲杂,杂则多,多则扰,扰则忧,忧而不救。”意思是说,修道不宜心杂,心杂就会多虑,多虑就会自扰,自扰就会招致忧患,忧患降临也就自身难保。庄子假借孔子之口告诫我们,人生之道必须一以贯之,杂念多了,困扰也会增多,就会让人心烦意乱、难堪重负,最终导致一事无成。


8、“鹪鷯巢於深林,不过一枝。”——《庄子·逍遥游》